关于工程机械的发展,最为贴切真是的了解渠道应该是各个地方的用户了。工程机械行业的总体形势虽然说不上好,但较之去年已然有些起色,大型的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,民对危机可以保存实力以自救,但具体到各个用户将会是怎样的呢?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吧。
河北石家庄的李先生,有小松、卡特彼勒、柳工等品牌共五六台设备,主要从事路面工程,工程量还可以。
贵州铜仁的李先生,自己开石料厂,有卡特彼勒、徐工挖掘机以及柳工装载机等多台设备,虽然已感觉到下滑的趋势,但对今年的形势乐观看好。
浙江湖州的王先生,从事工程机械行业有十多年了,手中有现代、山猫、沃得等品牌好几台设备,近年来明显感觉到工程量减少,不过还能接受。
河南郑州的张先生有厦工、徐工品牌三台装载机,虽然也不挑活儿,但工程量严重不饱和。
福建泉州的唐先生,从业十几年了,目前有两台小松挖掘机,由于形势不好,不挑活儿,一年能“凑”上1500小时左右,对前景不乐观,考虑机会合适时改行。
山东日照的丁先生,两年前卖掉一台“杂牌”设备,买了一台临工装载机干修路的活儿,虽然去年活儿不多,但仍将坚持,周围的朋友也没有撤出的迹象。
在交流过程中,我们可以看到,目前市场上仍未出现止跌回暖迹象,对广大用户而言,刚刚过去的2015年仍是下滑的一年。不过大客户(拥有至少三台设备的用户)的生存状况明显要好于个体用户,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而言更强一些。
综合而言,大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,接近半数的个体用户已经选择退出,或者正在退出的边缘挣扎,新入行意愿、旧机置换意愿更是极度低迷。
在旧设备的处理方面,工程量多的用户,有的会将设备直接用到报废,当作废品处理,其他则多选择私下交易,对成交价格不是很敏感。
不过对生产厂家而言,好消息是目前用户的痛点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工程量,对设备的性能基本满意,尤其对装载机,大多都是好评。
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终端用户生存状况调研持续进行中,更多深度内容,敬请关注后续。